糖心悠悠是谁:糖心vlog多亿-数说母亲节|全球11亿女性进入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

频道:旅游 日期: 浏览:1

不少00后的妈妈已经步入更年期。

20岁的雅萱发现妈妈最近几年特别容易着急,脾气一点就爆,还会失眠、早醒。

“我不知道怎么帮助她,只能说劝她想开。”尽管雅萱已经意识到能通过医学来改善更年期困扰,但跟47岁的妈妈讨论更年期是一个难题——一方面到了这个年纪,妈妈的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雅萱不觉得更年期这方面的症状已经严重到需要单独治疗;另一方面,妈妈从来不主动提更年期,而她也不好意思让妈妈去治疗,仿佛在说:“你有病,得去治病”。

2025年5月11日是母亲节。在这个节日,让我们走进更年期妈妈们的世界,看看更年期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更年期很煎熬,不想忍了能怎么办?

对于更年期女性,抱怨总是多过理解

在豆瓣小组“妈妈正在更年期”,有3464名成员在讲述类似的故事。

或许正如社会对更年期的认知有许多空白一样,这个小组里的声音更多是抱怨,而非理解。数据显示,更年期女性的亲属一共发布了239条帖子,其中抱怨家庭关系紧张的高达55.7%,还有43.9%的帖子提及更年期妈妈情绪易怒。

不过,也有22%的帖子是当事人在努力自我调节,或是亲属避免冲突。

网友 @珊妮 连发两条帖子,在倾诉完自己更年期的苦痛后,她认为养猫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年期的我,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但是看到这些弱小的小动物,心里就有很多不忍,忍不住想对它们温和一些。”

在这个小组里,也有人试图让更年期的妈妈用药,但很多时候,这并不顺利。6.1%的豆瓣帖子提及,妈妈抗拒治疗更年期的症状。网友 @睡大觉呀睡大觉 的妈妈就抗拒激素治疗。她妈妈感觉阴道像火烧一样,路都走不了。医生建议她服用激素药,但她妈妈却只觉得是骗子。

2025年全球有11亿女性处于更年期

如今,关于月经的讨论在逐渐变多,但对于月经结束的更年期,仍然是一片沉默的大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2025年预计有11亿妇女处于更年期或进入绝经期后。

据世卫组织,更年期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女性生命中的一段历程,意味着生育期的结束。更年期通常发生在40-60岁期间,特征是卵巢功能的加速衰退,导致激素大幅波动。

一开始,可能是月经周期变得不规律,经期变长或变短,月经量也可能增多或减少。女性就进入了围绝经期,而当连续12个月没有月经后,更年期就真正开始了。

更年期的生理反应因人而异,有些女性会在40岁之前提早进入更年期,有些女性的更年期症状会伴随终生,但有一半的女性都会在更年期经历轻度至重度症状,44岁则是一个普遍的拐点,在52岁抵达高峰。

黄沁怀疑自己几年前就进入了围绝经期。43岁时,她突然出现一些莫名的身体疼痛,比如在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突然感觉脚后跟会不定期酸痛。接着,又突然出现腰胯酸痛。她去医院看了骨科,拍片结果排除了腰椎病理性问题。后来,黄沁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检索各种信息,才慢慢对症到围绝经期。

一篇发表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的论文在研究了42304名更年期妇女后发现,失眠、疲劳和神经紧张是最常见的更年期症状。在所有年龄组中,处于40-50岁之间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忧郁、疲劳等神经精神症状,潮热和性困扰会在50岁之后明显加重。60岁左右,大部分症状趋于缓和或保持稳定。

有的人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症状还会超乎想象。日本作家伊藤比吕美在《闭经记》中说,她在更年期同时受到两种症状的困扰,一种是更年期冷寒症,一种是更年期潮热盗汗——她在早上喝了冰箱里的酸奶,她会像进入冬眠前的变温动物一样身体发僵,身体最深处都凉透;但有时候又会热得受不了,只要发作起来,就会全身大汗淋漓。

更年期带来的影响还会延伸到职场。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OECD国家的女性平均退休年龄是63.6岁。这意味着,大多数女性经历更年期时仍在职场当中。普遍的绝经症状和匮乏的社会支持很可能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

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2023年一份基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日本的 5,074 名女性的调查发现,平均21%的女性特别提到更年期带来的健康问题成为她们继续留在职场的障碍。

更年期不想忍了怎么办?

据世卫组织,全球绝经后妇女人口正在增长。2021年,50岁及以上的妇女占全球所有妇女和女童的26%。这比10年前的22%有所上升,而这一数据将随着妇女寿命的延长进一步增加。

然而,就算是即将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对更年期仍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

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梁泓等人在研究了260名围绝经期女性后发现,有58.5%的围绝经期女性完全不了解或者仅听说过更年期,而且除非出现多种严重更年期症状,女性不会寻求治疗。

而一项基于孟加拉国160名绝经女性的抽样调查显示,获取更年期知识的主要障碍是,信息渠道受限、社会污名化、羞耻/害羞心理。

“我是在老年大学听了讲座后,才知道可以医疗干预更年期的。后来我妹妹也进入更年期,在医生帮助下,改善了更年期综合征,这也让我觉得可以寻求医学的帮助。”付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更年期一日门诊负责人金鸿雁在关于更年期的播客中提到,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女性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更年期或绝经症状。她提出“切入点还是应该认真记自己的月经记录,月经紊乱其实是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最早起点。”

而对于备受更年期困扰的女性来说,等待和忍耐绝对不是度过更年期的唯一方法。

金鸿雁在上述播客中提到,经过医学评估无禁忌症的更年期女性,如果符合激素治疗适应症,医生通常会推荐使用激素治疗,包括最低有效剂量的雌激素或孕激素,以达成缓解症状的目的。

不过,更年期的体验因人而异,药物治疗只是方法之一。墨尔本大学妇产科学教授的玛莎·希基(Martha Hickey)就在《柳叶刀》的更年期专题中指出,改善更年期还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以减轻潮热和盗汗带来的心理影响并改善睡眠。

生活方式的改善也能带来更好的更年期体验。“改变饮食、吸烟、运动等生活方式,同样有益于睡眠和情绪,并改善长期健康状况。有些人并不想接受绝经激素治疗,除非症状很严重,她们更愿意采用其他方法。”伦敦国王学院临床健康心理学名誉教授迈拉·亨特(Myra Hunter)在《柳叶刀》的更年期专题中说道。

今年3月,Blanca陪妈妈去了更年期门诊。她的妈妈已经绝经一年,有潮热、盗汗等症状。医生诊断的时间很短,不到5分钟,最后只是告知可以使用激素治疗,“有点失望有点感慨,我和妈妈认为医生也需要给女性科普其他的改善方法,因为还有很多方法是被研究证实过是有效且安全的。”Blanca说道。

接着,Blanca和她妈妈又去了另一家门诊,做了更年期体检。这家门诊的医生在看了激素六项和其他基础检查结果后,认为Blanca的妈妈无需用药,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作息,并且多运动。

更科学地看待更年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正如《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作者珍西·唐恩看来,就算到了2025年,大多数女性仍在悄悄讨论更年期。

“我希望,我们能将更年期视为一个普通发展阶段,让其充分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更年期来临时人们也只会说,‘哦,不过是更年期而已’。”珍西·唐恩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女性无需对更年期感到羞耻,她们只是进入了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生命发展阶段。

文中雅萱、黄沁、付华、Blanca均为化名。